摄影师日常压力大,可能会存在失眠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是什么影响了你的睡眠?”
前言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被睡眠困扰的人越来越多,明明困极了,可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辗转到天明。明明睡着了,但是一晚上都在做梦,起床了还是昏昏沉沉。明明很早就入睡了,可是有一点响动就被惊醒了,完全睡不沉,而且还容易早醒。
这些情况通通都可以叫做“睡眠障碍”,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被睡眠障碍所困扰。轻者可能自行调节就会痊愈,但是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到27%,而中国成年人的失眠率高达38.2%,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有超过3亿人正在饱受失眠的折磨。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你的睡眠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原因。
睡眠障碍的定义
首先,先来了解睡眠障碍的定义。说白了,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失眠。睡眠障碍一般分为睡眠失调和睡眠异态两种。
其中,睡眠失调就是难以获得足够的睡眠、入睡困难或者是睡眠质量不好。而睡眠异态则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行为或生理情况,比如梦游。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不着”、“睡不香”、“睡不好”。也就是说,如果你表现出长时间无法入睡,或者是难以维持睡眠状态,亦或是无法通过睡眠来恢复精神。那就可以表明,此刻的你正陷入睡眠障碍之中。
睡眠的运行机制
为什么越是想睡反而越睡不着呢?这可能是很多有睡眠障碍人的共同心声。其实,从本质上来说,睡眠就是人的生理本能,不存在完全不能睡觉的情况。但是当你把全身的心思都焦距在睡觉这件事情上,时时刻刻关注自己有没有睡着时,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越关注睡眠,反而越会睡不着。这就像是一把沙子抓在手上,你握得越紧,流失得就越多。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睡眠运行的两个机制。
第一,睡眠是由两个系统合作产生,分别是生物钟和睡眠驱动系统。
生物钟是一个遍布在人体的“时钟”系统。这个系统控制着我们何时醒来,何时想睡觉。睡眠驱动系统则负责平衡睡眠与清醒之间的转换。当这两个系统都正常运转时,你的睡眠状态就处于正常。但是当我们想睡觉和感觉到清醒的时间点越来越偏离规律作息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越想睡越睡不着”的怪圈,也可以说睡眠系统失调了。
其次,睡眠是一个自动自发的过程。换句话说,睡眠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不会以某些因素而转移。比如,我们什么时候睡着,这是无法控制的。
当你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的时候,睡眠反而好了。相反,当你为了能够睡个好觉,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却难以入睡,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生活中很多睡眠很好的人说,我都不知道自己睡了那么久。而那些有睡眠障碍的人则总是会说,我准时上床了,还喝了牛奶,还听催眠曲,可还是没法入睡。
影响睡眠的三种因子
那么,除了睡眠的两个运行机制,还有没有什么因素可以影响睡眠呢?
在《睡个好觉》一书中,作者提到了以下三种因子。
第一种,前置因子。这是指容易产生失眠的特质,包括生理上睡眠系统的特性或者心理与人格特性。比如,有些人换了一个地方就无法入睡、有些人容易焦虑、比较敏感或者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这些人的清醒系统就更加容易被激发,也就更加容易失眠。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或者是心理上的差异带来的睡眠状况的差异,前置因子实际上也是天生的,就是先天带来的敏感体质,让他们很容易失眠。这种前置因子也带有遗传性,比如你父母其中有一个很敏感,很容易失眠,那么你犯上失眠的概率就会比正常人要大。
这也是内在因素,也人们经常说的“失眠体质”。著名的作家海明威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他的家族中,有很多都出现了失眠抑郁的情况。
第二种,触发因子。它是指直接导致我们失眠的外在因素。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冲突、灾难等负面新闻;或者是升官、发财、中奖、结婚等正面事件。它们都会触发我们的清醒系统,导致我们失眠。一旦这些外在因素消失了,那么你的睡眠将随之得到恢复。
第三种,持续因子。这是指让短暂失眠变成长期失眠的因素。比如,长时间躺在床上看手机、想问题,这些行为来源于失眠,但是又延续了失眠的各种症状,最终造成了恶性循环。
实际上,有很多长期失眠患者都是因为某个偶然的失眠之后,没有处理好,带来了心理上的焦虑,从而将偶然失眠变成了长期失眠。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一、睡眠障碍可以分为睡眠失调和睡眠异态两种,主要表现为“睡不着”、“睡不香”、“睡不好”。
二、睡眠运行有两个机制:其一是睡眠由两个系统合作产生,分别是生物钟和睡眠驱动系统。其二是睡眠是一个自动自发的过程。
三、影响睡眠的三种因子分别是前置因子、触发因子和持续因子。
在线看完整版,到微¥信%&工……种号%【供图】&【或者搜索:gongtugongtu】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