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聊了“如何识破完美主义心结。”今天来聊聊“找出隐藏在行为里的‘完美主义’,才是变得更好的开始”。
前言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位网友说他有个免费读书群,平时自己会在里面分享读书思考。群里有人对写作变现感兴趣,正好他有这方面的经验,于是就对怎么写以及写后投放在哪些平台进行过一次分享。但是过了几个月又有人在群里问同样的问题,而且还是之前那个人。
网友很纳闷,都讲过的问题,分享完后他们还相互打气要加油干,怎么现在又跑回来问。原来那个人是掉入了完美主义的陷阱,总感觉自己写得不够好,所以就一直没有行动。
一个完美主义者,往往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因此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对 自己的要求都很高。但是,如果不结合行动,完美主义就仅仅是存在于意识当中的一种愿望,那么带来的便是沮丧。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当你觉得自己的想法还没有成熟前,拒绝跟别人分享;做某项比较难的任务时,直到截止日期临近,才开始动手;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放心让别人分担。
这些,都是完美主义的表现。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喜欢凡事追求尽善尽美,他们的个性中具有极致表现的倾向。
完美主义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但是各自的程度会有所不同。适当地追求完美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它给你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让你形成了完美主义性格,就需要正视了。心理学家翰威特将完美主义性格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要求他人”型。这种类型的人喜欢为别人设下高标准,不允许别人犯错。
就像《绝望主妇》中的布瑞,有着严重的完美主义心结。她在人前永远光鲜亮丽,跟朋友说话非常得体,家里的一切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希望家人都按她的意愿行事,不允许有差错。
但是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她的丈夫觉得窒息,想逃;儿子觉得她所谓的爱不过是控制,于是以叛逆为乐。你看,看上去的完美换来的却是糟糕的人际关系,生活的幸福指数自然也不会高。
第二种类型是“要求自我”型。这种类型的人往往会给自己设下很高的标准,而且追求完美的动力完全是出于自己,因此容易陷入自我批判和情绪沮丧之中。
这种人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在心里都有完整的目标、计划和具体实施的步骤。于是,他们可能会为了一分计划书通宵达旦地工作,把一个PPT修改20篇。他们信奉“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达不到得话内心便会很自责、很痛苦。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外,还有一种类型是“被人要求”型。他们总感觉别人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于是为之不断努力。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婚后努力和对方磨合,即使再不幸福,也要让父母开心。这类人看不见自己,活着只是为了取悦别人。他们压抑着自己,很容易抑郁,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都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人际关系带来影响。其实没有人能做到完美,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我们要正视自身的缺点,它们才是生活的真实性。
隐藏的“完美主义”表现特性
完美主义性格除了表现为固执、刻板、不灵活、给自己和他人的标准很高外,还有一些特征隐藏在行为中,不易被人发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隐藏在行为中的“完美主义”。
首先是过于依靠“任务清单”来规划生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计划。的确,依靠计划来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管理,可以大幅提升效率。但是过于依赖,就需要警惕了。
有些人做事特别有计划,他们每天都列任务清单,把时间精细地切割成30分钟,甚至25分钟,所谓的一个番茄钟时间,然后用各项任务把它们填满。
如果清单过于精细,我们的心理弹性就会受到影响。一旦遇到计划外的事情,会容易产生焦虑和挫败的感觉。
当然,你可以让清单来帮助你更有条理地工作,但是一旦意识到它“绑架”了你,就需要及时摆脱。你可以适当给自己留一点空白的时间,用它去做一些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事,比如闲暇放松、与人聊天。
其次是选择困难。
你有以下经历吗?每天早上,站在满是衣服的衣柜前,不知道自己该穿哪件;吃饭点菜时,纠结好久也做不出决定。
如果有的话,那就需要格外注意了,这也是隐藏在行为中的完美主义,其实就是害怕做出不好的选择,因此在面临抉择时会感到异常的焦虑和纠结。
我们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正确,每项选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优势,明确目标,给自己树立信心。
最后是凡事亲力亲为。
拥有这个特征的人通常不信赖别人,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按照高标准去做。所以为了确保事情能够顺利发展,就得亲力亲为才行。
打个比方,你负责了公司的一个项目,为了控制结果,别人交上来的报告,你看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不好的就亲自写。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担心、检查其它人的工作上。看上去是认真负责,实际上是完美主义在作怪。
其实这样做不仅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还会冒犯别人。一旦你交给了别人任务,就要放手。即使做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也是成长的机会。
面对这些完美主义特征,我们可以学一学曾国藩,他有一句著名的家训“花未全开月未圆”,主张以十分的努力收获八分的希望。这样才能以宽松的心境度过每一天,带来人生平衡和良性循环。
总之,这些隐藏在行为里的完美主义,它们暗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有找出它们,并且有意识地做出改变,才是变得更好的开始。
法国诗人博纳富瓦说过:“生活中无完美,也不需要完美。”只有在人生的缺憾里,你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真情。我们都应该学会享受生活,不必太过苛责自己事事尽善尽美,这只是一趟旅程而已。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1、心理学家把完美主义分为三个类型:“要求他人”型,“要求自我”型,“被人要求”型。不管是哪种类型,都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人际关系带来影响。
2、有一些完美主义隐藏在行为中,不易被人发现。如:过于依赖“任务清单”生活、选择困难以及凡事都要亲历亲为。我们需要找出它们并做出改变。
在线看完整版,到微¥信%&工……种号%【供图】&【或者搜索:gongtugongtu】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