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拒绝”这个话题。

前言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位女员工刚刚跳槽到新公司,考虑到自己是新人,所以干活就比较主动,经常帮同事取快递、送文件、拿外卖、跑腿签字等,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可时间长了之后,同事变本加厉,因不会拒绝,她忙于帮别人做事,无法把更多的精力分给本职工作,导致自己的工作出现纰漏。

事实上,职场上不会拒绝,是因为你掉入了“好人”陷阱。一旦一个人有很深的“好人”情结,你就会被“取悦他人”的想法控制,对他人的认可上瘾,对他人的要求照单全收。

久而久之,不仅我们的人际关系会发生问题,心理也会被消极情感填满。本期专题将带你一起了解如何拒绝他人,从而建立边界感,让你掌控自己的社交关系。今天先来聊聊不会拒绝背后的那些真相。

警惕“认知型好人”陷阱,不必讨好任何人

首先,警惕“认知型好人”陷阱,要知道你真的不必讨好任何人。

什么是“认知型好人”呢?简单来说就是会常常陷入自我亏待的心态中,而把“取悦他人”的心态放在第一位,因为他们相信,讨好他人能让自己更受欢迎。

比如说,你是销售主管,领导让你去和客户谈“资源互换”的协议,结果谈判的时候为了让客户满意,提升公司业绩,客户说什么你都说“好”,甚至客户要求提供更多资源,你也答应。

究其原因是你陷入了“认知型好人”陷阱。职场上,我们总以为自己擅长让别人高兴,不过是善于讨好他人、委屈自己罢了。因为你的行为,还致使公司陷入被动。

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之外,我们再来看下它的表现。

一是“应该思维”,就是说“认知型好人”被很多苛刻、错误的应该思维影响了,你总觉得自己应该如何。

好比说:你认为自己应该照顾周围每个人的情绪,要竭尽全力让每个人都满意,还要解决别人的问题,同时一直积极向上。除了这,你对他人也提出了很多“应该”的要求。

例如,他人应该感谢我,毕竟我付出了这么多;他人应该一直支持我、善待我,毕竟我始终在满足他们的期望等等。但往往你的愿望都会落空,生活中根本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过度的“给予者”。

听到这,是不是有点震惊了,接下来也许你会更吃惊。

因为他人第一的思维在“认知型好人”心中根深蒂固,你坚信要先人后己,如果没有这样,你就觉得自私。

举个例子,很多全职妈妈,会潜意识认为自己不赚钱,所以理应承担照顾家庭的重任,对家人事无巨细。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丈夫安心工作,她们不让孩子和丈夫做一丁点家务,哪怕身体不舒服,也强撑着打理一切,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日复一日,先人后己的思维定式,占据了你的大脑,让你已经听不到内心真正的需求了。

“认知型好人”要求自己付出更多来讨好他人,但现实却不会如你所愿。所以,学会讨好自己,学会说“不”,才会让自己更愉快。

提防“习惯型好人”圈套,自我认可才是王道

其次,我们还要提防“习惯型好人”圈套,自我认可才是王道。

我们先解释一下“习惯型好人”,这类人习惯了牺牲自己的需求,去寻求他人的认可,几乎从不拒绝。

实际上这种习惯性模式,不仅会损害一个人健康和人际关系,还会让你的行为被掌控而自己浑然不知。

想不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下意识就为他人效力呢?那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一方面,童年的创伤,导致你渴求认可成瘾。我们都渴望父母给自己无条件的爱,但现实中很多父母把爱当作有条件的奖赏。

譬如,每当你小时候积极做家务或者考试考了高分,父母就会说你是好孩子,百般赞扬和认可。但当你表现不好时,父母就会说你不听话,不懂事,把给出的爱又顺势收回了。

可是你知道吗?有条件的爱会造成一个人缺乏安全感,人们害怕父母说自己是坏孩子,就会努力满足父母的期望。长此以往,这种行为牢不可拔,以至于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职场,你都变成了一个来者不拒,不懂拒绝的“习惯型好人”。

另一方面,不良的感情关系,加深你的“认同瘾”。还记得我们刚刚说的全职妈妈吗?我们继续拿这个例子来分析。

你有没有发觉在这段婚姻关系里,他们的感情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妈妈们尽全力地关心和照顾丈夫,丈夫的所有要求都照做,从不回绝。她们觉得自己对丈夫付出了所有,期望丈夫发自内心的认同,不离不弃。

但她们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丈夫也有“被人需要”的愿望。时间久了,这段关系就会处于危险地带。

所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成为“习惯型好人”,你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你不可能让所有人赞同你,自我认可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留心“情感逃避型好人”骗局,合理表达自己

最后,我们要留心“情感逃避型好人”骗局,这类人主要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当预感自己会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他们便会十分焦虑,想要逃避自己难以应付的情感,比如说恐惧、冲突等,从而无论对方提出什么要求都答应。

那 “情感逃避型好人”最典型表现是什么呢?

就是恐惧愤怒,极力避免冲突。你会将愤怒视为一个开关,要么冷静,要么暴怒。所以你很害怕自己恼怒,失去情感控制权,产生冲突,危害他人健康,也担忧对方发怒,伤害自己。

而当你有这种想法时,你会为了弥补自己发怒对旁人造成的损伤,极力讨好他,也会为了避免他人发怒,取悦他。

其实不然,合理表达愤怒可以化解不必要的冲突,让一个人更加坦诚和自信的和他人交往。

比方说团队会议中,在你发言时有个同事总喜欢打断来抒发自己的观点,你很生气,又怕和她起冲突,所以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你开始跟她套近乎,刻意与她走近。

可你知道吗?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一直忍气吞声,逃避自己的愤怒情绪,它就会一直累积,直到某天彻底爆发,伤害你们的关系,影响团队合作。

如果换个方式,你私下找这个同事,直观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商量下次团队会议,若有意见举手发言。这样,既巧妙表达了自己的怒气,又灵活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人是感情动物,都会有七情六欲,愤怒并不可怕,也不应该为了规避愤怒,躲避冲突而去讨好他人,百般奉承。

学习妥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减去后顾之忧,拒绝不合理需求也就水到渠成。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如果你是一个不会拒绝的人,那你就要注意这3种“好人陷阱”

警惕“认知型好人”陷阱,讨好他人不如合理拒绝,讨好自己,让自己活得更愉快

提防“习惯型好人”陷阱,并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认可你,就算你没有拒绝任何一个人的要求,也有人不喜欢你,自我认可才是你的出路。

留心“情感逃避型”好人,消极和积极情绪都是我们人生的组成部分,为了逃避消极情绪而讨好他人不可取。


下载提示

后期增加直接搜索下载的提示

在线看完整版,到微¥信%&工……种号%【供图】&【或者搜索:gongtugongtu】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本图片搜集自网络,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